本文內(nèi)容均是根據(jù)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chuàng)內(nèi)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這段時間,女籃一直備受爭議,亞運會的國家隊成員沒能取得冠軍,但是在大運會的“學生隊”卻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這樣的結果也導致國家隊的女籃成員們以及教練組都登上了風口浪尖,無數(shù)譴責的的聲音朝他們撲面而來。
可沒想到的是,在爭議聲之中,籃協(xié)官宣了重磅消息,女籃將再次展開集訓,在宮魯鳴的發(fā)聲中我們發(fā)現(xiàn)之后可能會發(fā)生大換血,球迷也紛紛喊話要趕緊放棄這四個人。
那么,這次女籃的集訓究竟是怎么回事?球迷要求放棄的是哪些人?
風暴中心的宮帥
就在昨天,中國籃協(xié)正式宣布,女籃國家隊將于8月18日至10月18日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封閉集訓。
這一決定迅速引發(fā)熱議,尤其是主教練宮魯鳴在亞洲杯失利后的總結會上直言,球隊存在“集訓周期不足、基本功不扎實、執(zhí)行力薄弱、以及新老交替”四大問題。
但是宮魯鳴的執(zhí)教能力在亞洲杯后備受質疑,半決賽對陣日本,中國女籃在領先9分的情況下被逆轉,而宮魯鳴在對手祭出全場緊逼時,竟長達8分鐘未叫暫停調(diào)整。
7月29日大運會女籃奪冠時,網(wǎng)友都在喊話“宮指導下課”,籃協(xié)卻在總結會上力挺宮魯鳴,甚至直接官宣他將帶隊至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
面對爭議,宮魯鳴并未退縮,而是迅速啟動“5進2出”換血計劃。
離隊名單中,后衛(wèi)李緣由亞洲杯場均僅1.8分的表現(xiàn)實在慘淡,張茹因身高188cm卻難以勝任大前鋒位置,防守效率跌至隊內(nèi)倒數(shù)第三。
網(wǎng)友也表示,30歲老將楊力維也將在全運會后退出國家隊,而新晉球員則包括大運會冠軍中鋒劉禹彤、搶斷王田媛媛以及三分神射手陳玉婕。
這次換血讓球隊平均年齡從28.6歲降至24.3歲,青春風暴正式來襲。
我們也深知,換血是必要的,但宮魯鳴的臨場指揮問題仍未解決,若戰(zhàn)術應變能力不提升,再年輕的陣容也可能重蹈覆轍。
而在網(wǎng)友心中也有自己的“離隊”人選,綜合下來,有四個人呼聲最高!
球迷矛頭直指四人
中國女籃亞洲杯失利后,球迷的怒火不僅指向教練組,更直指部分球員的表現(xiàn)。
在各大籃球論壇和社交媒體上,“放棄這四人”的呼聲愈演愈烈,球迷普遍認為,若這幾位球員繼續(xù)留隊,女籃的競爭力將難以提升。
李緣成為眾矢之的,這位曾被宮魯鳴稱為“未來中國女籃扛旗人”的后衛(wèi),在亞洲杯的表現(xiàn)堪稱災難。
三場比賽中有兩場得分掛零,場均僅1.5分,對陣新西蘭時甚至出現(xiàn)7次失誤,直接導致開局崩盤。
她的組織能力也飽受質疑,進攻端缺乏威脅,防守端屢屢被對手針對。
而張茹的定位也十分尷尬,身高188cm的她在大前鋒位置上顯得格格不入,移動速度慢、防守效率低下,面對日本隊的快速攻防轉換時完全跟不上節(jié)奏。
她的投籃穩(wěn)定性也令人擔憂,外線威脅幾乎為零,導致對手可以肆無忌憚地收縮防守。
老將黃思靜和潘臻琦的身體狀況堪憂,,黃思靜因膝傷反復已赴美治療,預計缺席全年比賽。
而29歲的潘臻琦在大運會期間被拍到佩戴護腰,賽后坦言身體已達到極限,兩人雖經(jīng)驗豐富,但競技狀態(tài)明顯下滑,難以適應高強度國際比賽。
球迷的批評并非毫無道理,若女籃仍依賴這些球員,未來的世預賽和奧運會資格賽恐將重蹈覆轍。
換血勢在必行,但教練組是否愿意順應民意,仍是未知數(shù),當國內(nèi)換血計劃如火如荼時,海外軍團傳來捷報。
留洋派與特訓組
李月汝在WNBA的總數(shù)據(jù)已正式超越韓旭,成為中國球員WNBA歷史得分和籃板雙料第一人。
7月29日對陣紐約自由人時,她替補登場17分鐘貢獻8分7籃板,并在最后時刻搶下關鍵前場籃板,幫助球隊終結對自由人的11連敗。
相比之下,韓旭的處境略顯尷尬,盡管她率四川女籃奪得WCBA總冠軍并榮膺FMVP,但因薪資問題可能放棄本賽季W(wǎng)NBA合約。
更扎心的是,她的籃板效率值僅為李月汝的一半。
李夢的國家隊回歸之路出現(xiàn)轉機,目前她在云南海埂基地每日加練1000次三分,命中率已達也已經(jīng)提升,正全力沖刺教練組設定的回歸標準。
而宮魯鳴的態(tài)度也有所松動,在籃協(xié)通氣會上表示,所有符合競技狀態(tài)的球員都在考慮范圍。
李月汝的成長令人欣喜,但韓旭的困境也值得深思,中國女籃需要更多能在國際賽場站穩(wěn)腳跟的球員,而非僅在國內(nèi)稱霸。
距離2026年世界杯預選賽僅剩一百多天,宮魯鳴的戰(zhàn)術改革已刻不容緩,亞洲杯暴露的攻防問題必須盡快解決,否則中國女籃仍難重返亞洲之巔。
雙塔戰(zhàn)術迎來升級,隨著李月汝10月歸隊,中國女籃將首次同時擁有三位兩米以上長人,張子宇、韓旭、李月汝。
教練組計劃在對陣日本時采用“雙塔輪換”策略,每節(jié)保持兩名高大內(nèi)線在場,以壓制對手的小快靈打法。
張子宇的轉型計劃加速推進,宮魯鳴為她制定了減重目標,并讓她學習中距離投籃,目前已經(jīng)在如火如荼的訓練當中過了。
此外,宮魯鳴還推行10秒快攻體系,要求球員減少內(nèi)線站樁時間,在熱身賽中,年輕球員的三分命中率已從32%提升至41%,展現(xiàn)出不錯的適應能力。
這些改革能否奏效仍是未知數(shù),宮魯鳴的“萬次投籃計劃”甚至遭到前國手朱芳雨的質疑,不是投籃次數(shù)越多越好,實戰(zhàn)性才是關鍵。
結語
這幾次的比賽也讓我們知道,中國女籃正處于新老交替的關鍵階段,宮魯鳴的換血計劃能否成功,將直接影響球隊未來幾年的競爭力。
兩個月封閉集訓的效果如何,世界杯預選賽將是試金石,要是無法突破,恐怕球迷的“下課”呼聲會再次響徹球館。
希望這次換血不是走過場,而是真正帶來改變,也希望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女籃成員們能夠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有什么看法?
上一篇:高光時刻|2024-2025賽季精彩回顧:17#孫銘徽!
下一篇:返回列表